接下来为大家讲解水准仪测三百米,以及水准仪30cm检测涉及的相关信息,愿对你有所帮助。
水准仪测量高程的五个步骤如下:安置:将仪器安装在可以伸缩的三脚架上并置于两观测点之间。粗平:使仪器的视线粗略水平,利用脚螺旋置圆水准气泡居于圆指标圈之中。瞄准:用望远镜准确地瞄准目标。
水准仪高程的计算有两种方法 已知高程+高差=待测高程 (高差法) ;高差=前视度数-后视觉读数。已知高程+已知高程点读数=H;H - 待测点读数=待测高程 (等高法)。
方法一:用水准仪,先对后视读数,也就是把塔尺放在已知高程的水准点上,读出读数(记为后视读数);再把塔尺放在要测的点上,读出读数(记为前视读数)。
水准仪高程的计算公式如下:已知高程+高差=待测高程 (高差法) ; 高差=前视度数-后视觉读数。已知高程+已知高程点读数=H; H - 待测点读数=待测高程 (等高法)。
水准仪测量高程的计算方法:高差法、等高法。高差法 已知高程+高差=待测高程;高差=前视度数-后视觉读数。等高法 已知高程+已知高程点读数=H;H-待测点读数=待测高程。
水准仪测量标高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架平水平仪。标尺立于高程控制点读数(简称后视读数)。然后把标尺立于要测点读数(前视读数)然后用后视读数加上控制点高程减去前视读数即可得到测点的高程。
水准测量国家等级划分为四等水准测量,水准测量的等级是根据国家水准网来定的。国家水准网布设成一等、二等、三等、四等4个等级。
水准测量按精确度要求、控制范围的等级分为四等。一等水准测量:仅在国家等级中存在。作为国家的高程控制,建立统一的高程基准,如科学研究中的地壳形变、地面沉降、精密测量等。
按照以下等级划分:分为一等、二等、三等、四等 和等外水准测量。水准测量:是利用一条水平视线,并借助水准尺,来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差,这样就可由已知点的高程推算出未知点的高程。
水准测量一般分为五个等级。二等属于精密水准测量,四等水准属于普通水准测量,五等属于等外水准测量。2)水准仪型号都以 DS 开头,分别为“大地”和“水准仪”的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通常书写省略字母D。
水准仪适用于水准测量的仪器,目前我国水准仪是按仪器所能达到的每千米往返测高差中数的偶然中误差这一精度指标划分的,共分为4个等级。05”、“1”、“3”、“10”等数字表示该仪器的精度。
水准测量分二等属于精密水准测量,四等水准属于普通水准测量,五等属于等外水准测量。水准测量又名“几何水准测量”,是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测定地面上两点间高差的方法。
准备工作:在使用水准仪之前,需要先进行校准。这可以通过将水准仪放置在一个已知高度的基准面上,如一个已知高度的石头或者一根已知高度的木棒上,来进行。校准后,需要调节水准仪上的准线,使其水平。
眼睛通过位于目镜左方的符合气泡观察窗看水准管气泡,右手转动微倾螺旋,使气泡两端的像吻合,即表示水准仪的视准轴已精确水平。这时,即可用十字丝的中丝在尺上读数。
相对水准测量 相对水准测量是指通过建立高程基准点,***用水准仪和水准尺等仪器,测量地面各点的高程差异。具体测量步骤如下:首先选择一点作为起点,将水准仪在该点进行校正调平。
1、看你怎么用啦,假如正好对准一栋4层楼的楼顶和地面,估计楼的层间距一般3米,总高12米,那距离就是1200米啦。
2、水准仪测量范围是50米到200米。全站仪有棱镜的话最远可达10000米、无棱镜的话最远有1500米。经纬仪一般1000米。水准仪: 可以测高差,带度盘的可以大致定向。经纬仪: 可以测角度,压线和前方交会放样。
3、四等水准:附合线路80km,环线100km,结点见30km,山地等困难地区可放宽至5倍。
4、实测的适用距离是 (8-0|)*100=80米。具体的方法是上、下丝读数之差*100(cm化为m)就是前(后)尺到水准仪的距离。s2精度一般不低于0.1m。水准仪上丝为8米,减下丝0.8米。
5、所以二等水准每天大约可测量20公里左右。水准仪最远能看180米左右。不同型号的水准仪望远镜的放大率不一样,看的距离也不一样。普通的光学水准仪一般在天气成像比较好的情况下肯定180米。
6、水准仪上丝和下丝读数之差乘以视距常数(一般是100),如上丝读数是1750,下丝读数是1000,则水准仪和塔尺间的距离为(1750-1000)*100=75米。
关于水准仪测三百米,以及水准仪30cm检测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上一篇
水准仪使用规范流程
下一篇
工程测量闭合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