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阐述了关于筏板基础工程施工测量,以及筏板基础检测方法的信息,欢迎批评指正。
1、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面是检测各个外露的面的钢筋保护层厚度。
2、从规范规定来看基础钢筋保护层厚度应从垫层顶面算起,且不应小于4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25时,表中保护层厚度数值应增加5mm。若使用年限为100年的结构,保护层取4倍则为不应小于56mm。
3、基础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为50mm,指的是基础迎水面的钢筋保护层,就是指底侧顶的保护层厚度都是50;广联达定义筏板基础时,广联达定义筏板基础时,需要写的保护层厚度是这个钢筋保护层厚度。非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可以不用这个。
4、筏板基础防水做法保护层:基础混凝土自防水加卷材防水或涂料防水。如设计筏板底与基础承台底、地梁底相平,那么一般的做法在垫层上做防水,然后做防水保护层再浇筑基础。
5、是一体的。筏板钢筋与防水之间必须用保护层保护住,定额套项是注意基础防水层平面不能套屋面防水子目,平面就套平面子目。
6、一般情况,高层建筑的筏板基础底都有防水措施,而且底层柱混凝土等级都较高,柱在基础顶面到地下室地面这段的保护层25mm就可以。
一般沉降稳定无需再行观测。一般建筑观测不得少于5次。
在建筑物一层浇注完后,埋设好沉降观测标,并进行初次观测。之后每上一层荷载观测一次直至主体封顶,填充墙完成后观测一次,楼层按6层计,共7次。
对于深基础或高层、超高层建筑,基础的荷载不可漏测,观测点需从基础底板开始布设并观测。据某设计院提供的资料,如仅在建筑底层布设观测点,将漏掉5t/m2的荷载(约等于三层楼),从而将影响变形的整体分析。
凡一层以上建筑、构筑物设计要求设置观测点,人工、土地基(砂基础)等,均应设置沉陷观测,施工中应按期或按层进度进行观测和记录直至竣工。
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米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通常情况下,建筑物设计图纸上有专门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
测温孔封模之后留置。温度计插入测温孔后,堵塞住孔口,留置在孔内3~5min,然后迅速从孔中取出,使温度计与视线成水平,仔细读数。
截面来说,每处底部一个,上来0.3米一个,再0.3米一个,再每0.3米一个到顶面为止。平面上来说,可以利用对称性来布置,这样可以少布置一些,但得到的信息是一样的。
测温孔的平面布置方案:基础梁沿长度方向每隔5m设一处,筏板按间距7m平行布置测温孔,孔深200mm,浇筑砼时在应设测温孔的位置每处埋置一根直径20PVC管,管上口略高于砼面,用软纸或棉纱塞实即可。
测温孔应为板厚的1/2;留置在测温孔内不少于3min。全部测温孔均应编号,并绘制布置图。测温孔应为板厚的1/2,测温时,测温仪表应***取与外界气温隔离措施,并留置在测温孔内不少于3min。
第四节 测温孔布置、制作和埋设方法 测温孔布置: 1号楼3单元筏板上各设7组测温孔,每组测温孔由两根测温管组成,具体布置位置详见附件“1号楼3单元测温孔平面布置图”。
个孔。④ 测温孔留置方法:梁板测温孔用 φ20 薄铁管在混凝土刚浇筑完毕 未凝固前插入混凝土内留置,并按测温孔编号插上相对应的三角旗 (三角板两直边边长分别为 80 和 150 ,***用旧竹胶板,上面用红笔 写上编号)。
筏板基础做法如下:在筏板基础的平面布置时,尽量使建筑物重心与筏基平面的形心重合。
地基开挖,如有地下水,应***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至基坑底50cm以下部位,保持在无水的情况下进行土方开挖和基础结构施工。
筏板基础施工工艺 弹线→纵向梁筋绑扎、就位→筏板纵向下层筋布置→横向梁筋绑扎、就位→筏板横向下层筋布置→筏板下层网片绑扎→支撑马凳筋布置→筏板横向上层筋布置→筏板纵向上层筋布置→筏板上层网片绑扎。
.在下层钢筋上沿南北向间隔12均匀排布已加工好的马凳。.在马凳上按照图纸间距用粉笔画出上层东西向每根钢筋位置,按线排布钢筋。
筏形基础的施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当模板工程大的工作量比较小,并且施工也比较简单的时候,一般都不需要对施工段进行划分,一般都可以将整体施工直接作为一个施工队。
筏板基础是由底板、梁等整体组成。筏板基础也属于扩展基础的一种,一般用于高层框架、框剪、剪力墙结构,当***用条形基础不能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时,或当建筑物要求基础有足够刚度以调节不均匀沉降。
关于筏板基础工程施工测量和筏板基础检测方法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筏板基础检测方法、筏板基础工程施工测量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搜索。
上一篇
营地活动项目
下一篇
大型工程测量车图片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