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纬仪 > 正文

光学经纬仪测量距离怎么算的

文章阐述了关于光学经纬仪测量距离怎么算,以及光学经纬仪测量距离怎么算的的信息,欢迎批评指正。

简述信息一览:

经纬仪如何测距离

1、【如何使用经纬仪测量距离?】 视距法测量距离原理 视距法测量距离基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已知一条边和一个角,可以计算出另一条边的长度。在经纬仪测量中,通过望远镜中的十字丝上下两根短横丝在视距尺上的读数,以及一些其他数据,可以计算出安置仪器点到立尺点的水平距离和高差。

2、经纬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地面点位的仪器,它可以测定水平角和垂直角,从而计算出两点之间的距离。 测量距离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测距公式 D = L * (cosa)^2,其中 L 是望远镜中水准尺的读数差乘以100,代表从仪器到待测点的视线水平距离。

 光学经纬仪测量距离怎么算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经纬仪测量距离】经纬仪一般***用视距法测距,所用的工具是经纬仪和视距尺。利用经纬仪望远镜中十字丝的上下两根短横丝,在视距尺上读得的上下两数之差以及其他一些数据,即可算出安置仪器点到立尺点的水平距离和高差。

4、经纬仪测距公式为D=L*(cosa)^2 将一个水准尺竖直放在待测点处,经纬仪照准某个整高程刻划,读出下丝和上丝的水准尺读数,求差,差乘100得到L。求出整刻划处的垂直角(盘左时,用竖直角读数与90度相减,取绝对值就行,此值为a),然后用D=L*(cosa)^2,即可算出距离,^2是平方的意思。

5、经纬仪测量距离通常***用视距法。首先,将水准尺竖直放置在需要测量的点,确保其处于水平状态。然后,用经纬仪瞄准一个已知高度的刻度,记录下水准尺下丝和上丝的读数,两者之差乘以100得到L值。

 光学经纬仪测量距离怎么算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经纬仪视距常数是多少呢?

液位的上导线为1.8米,下导线为0.8米。测量距离为(1.8-1.0|)*100=80米。它实际上是上面导线的长度减去下面导线的长度乘以100,这是我们测量的实际距离。100是视距常数,最度数级,经纬仪视距常数是100。

经纬仪上的水平丝,也就是上丝和下丝,其高度差的倍数即为视距常数。通常,这个常数设定为100,表示水平距离(以厘米或米为单位)。 确定水平距离的方法是,将上下丝的读数相减,再乘以100。例如,如果上丝读数为8米,下丝读数为0.8米,那么距离为(8 - 0.8)* 100 = 100米。

已知望远镜的视距常数为k,通常取k=100。(1)经纬仪与视距尺之间的倾斜距离s可通过s = kLcosα计算得出,而M、N点间的水平距离s则可通过s = kLcosα计算得出。在此公式中,kl代表经纬仪的视距常数,单位为米;α表示垂直角,仰角为正,俯角为负。

开始于测站内的视距测量程序,使用经纬仪对准测点标尺。 记录上下丝的读数,标记为a和b,以及中丝的垂直角读数A。注意,读取的垂直角A要区分正负,使用正镜时的读数应加减90度,倒镜时则加减270度。 计算视距差S,公式为S = K(a - b),其中K是视距常数,通常取值为100。

.1 米。水准仪上丝的读数是 8 米,下丝的读数是 0.8 米。因此,实测的距离是 8 - 0 = 0.8 米,乘以 100 后得到 80 米。这表明,通过将上丝和下丝的读数之差乘以 100,可以得到测量的实际距离。100 是视距常数,大多数水准仪和经纬仪的视距常数都是 100。

经纬仪测距精准方法

1、将经纬仪安置于测站M点,并进行整平、对中。随后,使用望远镜瞄准N点垂直放置的视距尺(塔尺),记录望远镜上、下丝所夹的视距尺上A、B点间的距离,记为L。已知望远镜的视距常数为k,通常取k=100。

2、测量距离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测距公式 D = L * (cosa)^2,其中 L 是望远镜中水准尺的读数差乘以100,代表从仪器到待测点的视线水平距离。 首先,将水准尺竖直放置在待测点,并确保经纬仪准确照准目标点。读取望远镜下丝和上丝的水准尺读数,计算它们的差值。

3、其中:δ代表竖角。视距法测距的操作步骤 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上,进行对中和整平。 量取仪器高i(精确到厘米)。 将视距尺立于待测点上,用望远镜瞄准视距尺,分别读取上、下视距丝和中丝的读数,再读取竖盘读数,并将所有读数记录在视距测量手簿中。

4、其中:i代表仪器高,L代表目标高。视距法测距的作业方法 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上,进行对中和整平操作;量取仪器高i(精确到厘米);链数将视距尺立于待测点上,用望远镜瞄准视距尺,分别读出上、下视距丝和中丝的读数,再读取竖盘读数,将所有读数记录在视距测量手簿中。

经纬仪视距法测距

1、【经纬仪测量距离】经纬仪一般***用视距法测距,所用的工具是经纬仪和视距尺。利用经纬仪望远镜中十字丝的上下两根短横丝,在视距尺上读得的上下两数之差以及其他一些数据,即可算出安置仪器点到立尺点的水平距离和高差。

2、其中:δ代表竖角。视距法测距的操作步骤 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上,进行对中和整平。 量取仪器高i(精确到厘米)。 将视距尺立于待测点上,用望远镜瞄准视距尺,分别读取上、下视距丝和中丝的读数,再读取竖盘读数,并将所有读数记录在视距测量手簿中。

3、视距法测距的作业方法: 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上,并进行对中和整平。 量取经纬仪的高度,记录至厘米。 在待测点立起视距尺,并用望远镜瞄准视距尺。分别读取上、下视距丝和中丝的读数,同时记录竖盘读数,并将所有读数记录在视距测量手簿中。

4、问题一:电子经纬仪怎么测量距离 经纬仪可以***用视距法进行测距,就象光学水准仪的视距法测距一样。具体的方法是:照准待测点处的水准尺,在视场里读去上下丝的读数,(上丝-下丝)*100即为仪器到水准尺的距离。如果***用的倒像经纬仪,距离为(下丝-上丝)*100。

5、经纬仪主要用于测量角度,并不具备直接测量距离的功能。然而,通过一些间接方法,如将竖盘调整至水平位置(竖直角为90度或270度),配合使用塔尺或木质水准尺,可以***用视距法来估算距离。这种方法与水准仪的视距法相似,但需要知道望远镜的乘常数。

6、其中,K 是视距乘常数,通常设计为100,\( \alpha \) 是竖角,t 是尺间隔。 高差公式 高差计算公式为:\[ h = i - L \]其中,i 是仪器高,L 是目标高。视距法测距的作业方法 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上,对中、整平。 量取仪器高i(至厘米)。

经纬仪怎么测距离

视距法测量距离原理 视距法测量距离基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已知一条边和一个角,可以计算出另一条边的长度。在经纬仪测量中,通过望远镜中的十字丝上下两根短横丝在视距尺上的读数,以及一些其他数据,可以计算出安置仪器点到立尺点的水平距离和高差。

经纬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地面点位的仪器,它可以测定水平角和垂直角,从而计算出两点之间的距离。 测量距离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测距公式 D = L * (cosa)^2,其中 L 是望远镜中水准尺的读数差乘以100,代表从仪器到待测点的视线水平距离。

【经纬仪测量距离】经纬仪一般***用视距法测距,所用的工具是经纬仪和视距尺。利用经纬仪望远镜中十字丝的上下两根短横丝,在视距尺上读得的上下两数之差以及其他一些数据,即可算出安置仪器点到立尺点的水平距离和高差。

关于光学经纬仪测量距离怎么算,以及光学经纬仪测量距离怎么算的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