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分享工程测量中导线的选取要求,以及工程测量导线计算题及答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相邻导线间要通视。所选的导线间必须满足超越(或远离)障碍物3米以上。路线平面控制点的位置应沿路线布设,距路中心的位置大于50M且小于300M,同时应便于测角、测距、及地形测量和定线放样。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铁路客运与餐旅服务、内燃机车运用与检修、电气化铁道供电、铁道通信技术、铁道信号、铁道车辆运用与检修、铁道工程测量、铁道工程机械运用与检修、铁道物流服务与管理、机电技术应用、动车车辆、线路工程测量。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铁路客运与餐旅服务、内燃机车运用与检修、电气化铁道供电、铁道通信技术、铁道信号、铁道车辆运用与检修、铁道工程测量、铁道工程机械运用与检修、铁道物流服务与管理、机电技术应用、动车车辆、线路工程测量等。
***学有关专业综合就业率在95%左右,但是这个专业对生源要求也比较严格。首先就是你得有一个不错的高考成绩,其次你还得能够吃苦,考研考博。毕业后一般会进入医院或者诊所。当然如果你实力过硬,自己开个牙科诊所,那么年收入过个7位数可能并不是什么太大问题。
1、一级级以下导线,一测回内2C互差应小于18秒,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应小于12秒。观测条件(仪器、观测者、外部环境)不同,则2C值不同。
2、观测条件不同,则2C值不同。特别是外部环境和观测员的熟练水平,对2C的影响较大,观测条件好了,2C数值就小一些,通常10秒以内,观测条件很差,2C数值有时候超过20秒的情况都有。如果一测回内的2C互差、同一方向值测回较差都满足限差要求,水平角的观测精度就有保证了。
3、秒,盘左盘右的度数互差值就为2C值。若发现仪器2C超限,可到测量仪器检测单位进行校准。
4、A级导线测量主要用于高压输电线路、巨型机组及变电站等关键工程,要求测量精度不大于±(2mm+2ppm×L),L代表测量导线长度(单位:米)。B级适用于各种变电站、分站、电缆线路等工程,其精度要求为不大于±(3mm+2ppm×L)。
5、测角中误差/″ 方位角闭合差/″一级 2秒级 2 ≤±10 ≤±10 ≤±5 10×(n的平方根)即使用测回法观测,也可以借用方向法水平角观测的规范要求,两测回较差为12秒。一级导线水平角观测技术要求:2秒级全站仪,(半测回归零差为12秒),一测回2C互差为18秒,同一方向各测回较差为12秒。
6、不需要。计算下2倍照准误差(2C),即2C=左-(右±180°),对于DJ6经纬仪,变动范围在18′就是合格的数据了。超过这个说明误差过大,需要重新测量这个角。不过每个老师给的误差不一样,看你们老师2C的变动范围值是多少了。
1、在选择导线点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选择合适的导线点位置,应尽量满足工程建设的要求,同时考虑到地形地貌、地物遮挡等因素。 选择导线点时应考虑到导线的长度和精度要求,尽量选择位置稳定、地形平坦的点。 导线点的布设应符合测量仪器的测量范围和精度要求,避免出现测量盲区和误差。
2、导线外业测量主要包括踏勘选点、角度观测和边长观测。导线点选点注意事项: ①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良好,其视线距障碍物的距离,四等不宜小于5m;四等以下宜保证便于观测,以不受旁折光的影响为原则; ②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避免过长、过短,相邻边长之比不应超过三倍。
3、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并便于保存之处 (3)在点位上,视野应开阔,便于测绘周围的地物和地貌 (4)导线点在测区内要布点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导线点应分等级统一编号,以便于测量资料的管理。对于每一个导线点的位置,还应画一草图,该图称为控制点的“点之记”。
4、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现场踏勘与点位选择:在进行导线测量之前,必须对测区进行详细的现场踏勘,了解地形地貌、现有地形图比例尺等因素,以便选择合适的测量位置并布置导线网。这一步骤对于确保测量准确性至关重要。
1、为了有利于测量定点(测量放样),一般工程的导线控制点间距应不大于200米。图根控制的导线点间距可适当放长一点,一般300米左右即可。
2、观测可实施性一般都在200m以内大致相等的设站。
3、举例说明:就是两个导线点理论距离为200m的话。你实测的距离在19995m—200.005m范围之内,就符合要求了。补充,就是4万m的测距,可以误差1m 。
4、所设的水准点要能覆盖整个工程的修筑范围,一个点的覆盖范围为,以该点为圆心,半径150m的圆。点设立完了后,下一步是要测这些点。这项工作最好是五个人完成:两个扶尺、两个看水准仪读数,一个记录并实时计算数据。所有水准点,头尾两个点应该是已知点,既交桩时设计方给的点。测相邻两个点的高差,为一个测站。
5、从起点开始沿道路方向直至终点,每隔5km左右布设GPS对点(每对GPS点间距三四百米),在GPS对点之间按规范要求加密导线点,用全站仪测量相邻导线点间的边长和角度,之后使用专用测量软件,进行导线精度校核及成果计算,最终获得各初测导线点的坐标。若条件允许,在对点之间的导线点,也可全部使用RTK施测。
初测导线是测绘道路带状地形图和定线、放线的基础,导线应全线贯通。导线的布设一般是沿着大旗的方向***用附合导线的形式,导线点位尽可能接近道路中线位置,在桥隧等工点还应增设加点,相邻点位间距以50~400m为宜,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
中线测量分为放线和中桩测设,放线是根据纸上定线的交点测设直线到地面,利用初测导线或预先计算的数据确定中线。中桩测设则是设置百米桩、控制桩等,保证线路准确无误。
线路中线测量需与初测导线、航测外控点或卫星定位点联测,联测间隔宜为5km,特殊情况下不应大于10km,一级及以上公路方位角闭合差不大于30√ n,相对闭合差不大于1/2000。
在初测中,路线方案的选定通常***用“纸上定线法”,若受地形、地物或设备条件限制,则可***用“现场定线法”。初测的任务是对路线方案进行进一步核实,并执行导线、高程、地形、桥涵、路线交叉以及其他相关资料的测量与调查。
导线点加密的具体工作 审查设计文件中有关控制点的等级要求,并复核其是否满足勘测设计规范要求。查阅施工规范及相关标准中有关导线、控制网的精度要求,选取较高标准。
导线测量的过程分为多个步骤,首先,在选定的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确保仪器已经通过鉴定和校正,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温度、气压等参数,进行精确的对中和整平操作。无需测量高程,所以无需考虑仪高和镜高的具体数值。
1、相邻点必须通视,并要求具有良好的通视条件。
2、问题七:导线测量有哪几种布设形式?各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根据测区条件,导线一般可布设成如下三种形式:(1)闭合导线。闭合导线是从已知控制点B和已知方向BA出发,经过4等点,最后又闭合到起始点B和BA方向上,形成一个闭合多边形。它本身具有严密的几何条件,能起到检核作用。
3、还有一种情况便是从一个已知点出发,依次对各个目标点进行测量后,最后回到另一个已知点,这种情况的闭合叫“导线闭合于某已知点”,由此可见,这个测量结果还包含了原已知点的误差,因此其精度不及前者,但有时限于测量对象分布条件的限制,可能也得***用。
4、地坑地面线盘 (1)用手放线 这种方法适合导线较细、线路较短的情况。放线时,放线人员把小捆导线挂在胳臂上,把线头固定在线路起端的电杆上,沿线路走,并用另一只手一圈圈把导线放出来。
关于工程测量中导线的选取要求和工程测量导线计算题及答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工程测量导线计算题及答案、工程测量中导线的选取要求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