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分享水准仪问题和疑难,以及水准仪不准怎么办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1、人为误差:测量人员的操作水平、经验以及对测量结果的主观判断都可能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例如,读数时的视觉误差或操作不当等。环境因素:环境条件的变化可能对测量结果造成影响。例如,温度、风力、气压等环境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2、线性误差:水准仪的视轴(望远镜轴线)与水平线之间有一个夹角,称为视轴倾角。视轴倾角产生的线性误差可以通过水准仪的参数来计算。例如,如果水准仪的视轴倾角为α,目标点到转点的水平距离为d,则线性误差可以近似为 d*sin(α)。
3、测量时的环境因素也是引起水准测量误差的原因之一。例如,大气压力、温度、湿度等变化对测量都会产生影响。在不同温度下,水准仪的仪器杆长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读数误差。天气也会给水准测量带来一定的难度,如大风、降雨等极端气候都会影响水准测量的精度。
1、视距检核 前后视距是否超过规范要求。前后视距差是否超限(对于四等水准测量,前后视距差部得超过5m;对于三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3m)。前后视距累积差是否超限(对于四等水准测量,前后视距累积差部得超过10m;对于三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6m)。
2、测量过程中,每一个测站所得数据必须进行检核,主要是计算前视后视的视距,如果视距超限或视距差超限,必须进行重测或重新设置前视点。计算量偏大,但必须确保测量精度要求,那也是没有办法的。每一页记录完成后,需进行检核。
3、两次仪器高法 两次仪器高法是指在同一测站上,使用同一仪器进行两次测量,然后将两次测量的结果进行比较,以确定仪器是否存在误差。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在同一测站上安装水准仪,并保证仪器水平。进行第一次测量,记录仪器读数。移动仪器到另一个位置,并保持水平。进行第二次测量,记录仪器读数。
4、如果是等外水准测量,主要就是路线闭合差的检核。而如果是等级水准测量的话,以四等为例,有以下几个测站检核项目:前后视距差小于5m、前后视距累计差小于10m,红黑面读数差小于3mm,红黑面高差之差小于5mm 。
5、测站检核的方法有变更仪器高度法和双面尺法两种方法。变更仪器高度法就是在一个测站上用不同的仪器高度测出两次高差。测得第一次高差后,改变仪器高度(至少10cm),然后再测一次高差,当两次所测高差之差不大于3~5mm则认为观测值符合要求,取其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若大于3~5mm则需要重测。
1、水准仪按其精度划分为四个等级:精密水准仪DS0DS1; 普通水准仪DSDS10D-大地测量; S- -水准仪;后面的数字代表仪器的测量精度(每公里往返测高差中数的中误差,即精度)。水准仪按其构造可分为四种:微倾式水准仪、自动安平水准仪、电子水准仪和数字水准仪。
2、水准仪就看首先望远镜放大倍率,倍数越大看物体越清晰,其次看最短视距。要买适合工程用的水准仪。经纬仪就看测角精度和最短视距了,目前电子经纬仪精度都是2秒,新北光的电经最短视距是5米 光学经纬仪测角精度分2秒和6秒两种,其中又分为正像和倒像。
3、S3水准仪圆水准器分划值一般为8′~10′,由于分划值较大,则灵敏度较低,只能用于水准仪的粗略整平,为仪器精确置平创造条件。
1、在一个方向上调平后,转180度,水准管如果不居中了,用内六角扳手拧水泡下面螺旋把水泡往回调差值的一半,再把水泡调平,转180度,看水泡是否居中。水平仪主要应用于检验各种机床及其它类型设备导轨的直线度和设备安装的水平位置,垂直位置。
2、在一个方向上调平后,转180度,水准管如果不居中了,用内六角扳手拧水泡下面螺旋把水泡往回调差值的一半(比如说差两格就回调一格),再把水泡调平,转180度,看水泡是否居中。重复至两面居中就好了 在雨中333 | 发布于2012-12-19 举报| 评论 9 5 只用过很老的简单的水准仪。应该说原理是一样的吧。
3、首先气泡是肯定可以调整的,你小心点慢慢调整,应该没问题的。原则就是将360度平均非配为3份,你按照这三个面来调整,每次调整一半即可。
4、步骤: 将仪器架在三角架上,用三个脚螺旋将圆水准器调居中。 将水准仪旋转180°,观察气泡是否居中,如果居中则说明圆水准器正常;如果不居中,则需要调节。
5、水准仪快速调平技巧粗平:两脚架不动,旋转一脚架,使气泡对准这一脚架,然后前后拖动这一脚架使气泡大致居中。精平:双手转动两个脚螺旋至另一脚螺旋的垂线,调节另一脚螺旋。
关于水准仪问题和疑难和水准仪不准怎么办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水准仪不准怎么办、水准仪问题和疑难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搜索。
上一篇
电子水准仪操作规程
下一篇
普通经纬仪多少钱一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