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水准仪 > 正文

水准仪读数尺子相减

简述信息一览:

水准仪测量后高差怎么计算?

后尺黑面中丝读数减前尺中丝读数=黑面高差中数 后尺红面中丝读数减前尺中丝读数=红面高差中数 取其平均值即为高差中数。水准对尺2把尺子常数分别为4687和4787。

水准仪高程的计算有两种方法 已知高程+高差=待测高程 (高差法) ;高差=前视度数-后视觉读数。已知高程+已知高程点读数=H;H - 待测点读数=待测高程 (等高法)。

水准仪读数尺子相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仪器高……后视……前视(含转点、中点多个)……高程……备注。计算方法,后视加高程等于仪器高,仪器高减前视(转点中点)等于高程,这样循环计算,大于高程的数字是高差,低于高程的数字,是低差。

水准仪测量高程算法如下:当用水准仪测量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计算待测高程时,高差等于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即高差=后视读数-前视读数,待测高程=已知高程+高差。

设六个观测点为ABCDEF,先测个闭合环,算出闭合差w。2,测出每个测段的距离L1~L6,计算总距离L。3,闭合差W除以总距离L,再分别乘上每个测段的距离L1L6,得出的这六个数就是每个测段的高差改正数。

水准仪读数尺子相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高差法 已知高程+高差=待测高程 ;高差=前视度数-后视觉读数。等高法 已知高程+已知高程点读数=H;H - 待测点读数=待测高程 。

请问水准测量高差怎么算?

水准仪高程的计算公式如下:计算公式:两点高差=后视-前视 已知高程+高差=待测高程 (高差法) ; 高差=前视度数-后视觉读数。已知高程+已知高程点读数=H; H - 待测点读数=待测高程 (等高法)。

若没有距离,可以用测站来计算,方法一样。就是每个测段里摆了几个测站,总共几个测站,闭合差除总测站再乘每个测段里的测站数,就是高差改正数。

水准仪高程的计算有两种方法:已知高程+高差=待测高程 (高差法) ;高差=前视度数-后视觉读数。已知高程+已知高程点读数=H;H - 待测点读数=待测高程 (等高法)。水准仪是在17~18世纪发明了望远镜和水准器后出现的。

取其平均值即为高差中数。水准对尺2把尺子常数分别为4687和4787。水准测量:又名“几何水准测量”,是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测定地面上两点间高差的方法。

水准仪的问题?急急急!!!

1、水准测量应注意问题:测量前,水准仪要进行检验与校正,测站地面要坚实,脚架应踩稳,防止碰动,前后视线要尽量等长,视线不宜过长(100m)。水准管上一般刻有间隔为2mm的分划线,分划线的中点0,称为水准管零点。

2、问题一:怎么用水准仪测量距离? 【1】用水准仪测距不是很准,具体的方法是上、下丝读数之差*100(cm化为m)就是前(后)尺到水准仪的距离。s2精度一般不低于0.1m。

3、前视点与后视点和仪器可以不在一条直线上,而且如果精度要求不高则可以不等距,但不能差太多,这样误差会大;根据不同等级要求,有些工程测量中可以一个后视多个前视,但如果是等级测量则肯定不允许。

4、楼主你好,不知你使用时自动安平水准仪还是老式的那种半自动的,一般水准仪的精度在2毫米内,如果是差这么大只有两种可能(排开人为因素)。第一是水准仪照准差有问题,你可以自己找两块塔尺检验,如果检查下来无问题。

5、应该不对,检查不应该这样进行的啊,移动水准仪之后结果不该相同的。不过我还没看懂你的意思。

6、你先再A、B两点间找一个转点,假设为C点(C点与A、B两点的高差应能满足塔尺的高度,并确保视线不受影响)。

水准仪读数计算方法

1、水准仪粗瞄准塔尺,目镜调整十字丝清晰后,调整物镜把焦距定在塔尺位置(以看得清塔尺读数为准),调整水平微动,使黑色十字丝的竖丝平行于塔尺并在塔尺上。读取塔尺读数读取塔尺读数(假如550米),则推算出仪器高程:50550米。

2、后尺红面中丝读数减前尺中丝读数=红面高差中数 取其平均值即为高差中数。水准对尺2把尺子常数分别为4687和4787。

3、测量水准仪到前后视水准尺间的距离时***用上丝和下丝读数,距离值=(上丝读数-下丝读数)×100。

水准仪的尺该怎么读数?

一般以米为单位从底部向上读。先读出大数字比如开始部分有个9,就是0.9。读9过去了多少格,如果是4格,就是0.89。估计4格过去了多少点,你感觉是一半.就是0.845。超过1米后,8的数字上面会有红点。

水准仪整平后对准5米的塔尺或3米木质双面标尺,水准仪调焦后可以清楚地看清标尺三条横线时,精确地读出三条横线的读数,厘米是精读的,毫米是估读的,上丝和下丝读数之差乘以100是水准仪到标尺的距离,中丝是标高。

厘米是精读的,毫米是估读的,上丝和下丝读数之差乘以100是水准仪到标尺的距离,中丝是标高,3米标尺读取的方法同上。

读出上丝和下丝读数,代入公式D=(上丝读数-下丝读数)*100(cm化为m);D的值就是前(后)尺到水准仪的距离。注意:s2精度一般不低于0.1m。

水准测量中的高差中数是怎么计算的?

后尺红面中丝读数减前尺中丝读数=红面高差中数 取其平均值即为高差中数。水准对尺2把尺子常数分别为4687和4787。

求高差中数公式:f=Cm(t-t0)。高差是两点间高程之差,即终点高程减起点高程。用高程测量方法测出未知高程的点时,先从已知高程点测出两点的高差,再计算出未知高程点的高程。未知点比已知点高,两点的高差为正,反之为负。

后尺红面中丝读数减前尺中丝读数=红面高差中数 取其平均值即为高差中数。水准对尺2把尺子常数分别为4687和4787。水准测量:又名“几何水准测量”,是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测定地面上两点间高差的方法。

后尺黑面中丝读数减前尺中丝读数=黑面高差中数,后尺红面中丝读数减前尺中丝读数=红面高差中数,取其平均值即为高差中数,以黑面为准,如红面小于黑面,那么肯定红面高差中数加10公分,反之就加10公分。

在进行高差中数的计算时,需要用到水准尺的常数值。高差中数的修正以黑面为基准,如果红面小于黑面,那么红面高差中数就需要加上10公分;反之,也是加上10公分。在实际测量中,可能会出现一些误差,需要进行修正。

尺常数的计算一个水准尺的K值为687m,另一个为787。K+黑-红为K值加黑面读数减红面读数。高差的求解在二等水准测量中,需要进行高差的求解。K+黑减红就是K值+黑面中丝读数-红面中线读数。

关于水准仪读数尺子相减,以及水准仪的尺子读数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